翻页   夜间
炫酷书屋 > 七尺巷面馆 > 第八章 星星(三)
 
  
第八章 星星(三)
一周后,可爱多带着行李,站在七尺巷面馆外,那个时间点,面馆没有开始营业,空旷的巷子,两个人就这样面对面站着,第一次见面,像是相识多年的旧友。
你为什么来七尺巷面馆,叶流觞问可爱多,她说,父母就像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永远会无偿陪伴在我身边,爸爸虽然走了,但他的灵魂永远在天上看着我,我不能跪在他面前赎罪了。但他一定是希望我走向正途,临死的时候,爸爸没有责怪我,心底他希望好好照顾妈妈,加倍弥补妈妈对他没有尽的孝心。我一定要让爸爸看到我和妈妈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这样他在天上也就安心了。
可爱多追星并没错,跟爱豆共同成长才是粉丝追星的应有的涵义。追星不能盲目,爱豆所传播的正能量推动着受众群体不断进步,会让我们走得更远,成为更优秀的人。可爱多追捧爱豆其实是寻找一种自我认同,追星是崇拜他人的一种表现,几乎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童年的时候我们崇拜过周围的人,例如父母、亲朋好友长辈、老师等等,崇拜理由很简单,爸爸会推理、妈妈有厨艺。随着孩子从家庭走向校园生活,不断的向社会化发展,崇拜的人群由近及远,与成长的轨迹不谋而合。
进入青春期许多人会引发思索:我是谁,我为什么存在。另一方面会向外寻求全新的榜样。这个时期崇拜偶像一般由学校家庭成员中的人转向更接近青春期少男少女心理成长发展的人,如年龄相近的娱乐界偶像、偶像团体,或者形象为少男少女的二次元人物,如以前的樱木花道、柯南,现在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全职高手叶修等等。
这时候爱豆是被模仿的对象,少男少女发现爱豆与他们有相似的性格、经历、理想,或者具有他们想要的才华,有的爱豆唱出、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引起了共鸣,因而激励着他们前进。有一种说法,一个人中学到大学毕业听的歌曲影响他一辈子的听歌喜好。爱豆在人生关键时刻如果起到积极影响作用,那么对他影响往往会延续到青年期甚至到中年,不然为什么怀旧歌曲会有市场呢。
心智不健全导致粉丝人格不独立,青少年时期是完善自我边界的时期,这个时期会从心理上把自己和他人区分开来。心理上他们没有把偶像当成独立的个体,而是当成了自我人格的延伸,质疑爱豆等于质疑他们自己,质疑他们的生活方式,乃至严重到认为自己被彻底否认了,于是乎要奋起捍卫爱豆的存在。
未成年人选择爱豆有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成年人的建议、指导,也可以借由对正向行为粉丝的宣传对他们进行引导。追星的结果应该是让自己和爱豆都得到成长和进步,双方在情感上相互支持,在人格上相互独立,这才是爱豆和粉丝之间应有的关系。
当今正处于网络时代,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使我们更轻易的解除了解到处于"神坛"之上的明星们。其实明星只是那些更多有表现欲望的普通人。但是经过精心地策划、包装之后,明星们展示在大众面前的亮丽外表、美好心灵、卓越才华等等,都是十分令人向往的。学生追星本身无可厚非。据心理学家分析,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青春期心理需要的反映。
对于追星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要加强榜样教育。应努力为青年树立诸多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体现新时代风貌、展示先进观念、富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楷模。同时,提高青少年的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
青少年追星显示了对成功的向往。所以应该注意培育一种多元化的学校文化,让学生们在单一的学习之余有更多的人际交往和良性互动,通过各种社团组织发展他们的特长及搭建文化舞台,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那么追星可以转化为对成功的自我激励,借以促进青少年个人的心理成熟和健康发展。
对于追星这件事,许多人都有一些话想说。
叶流觞认为,正常理智的追星,没什么不好。心里有一个喜欢的爱豆,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他会像温暖的光一样,给你带来希望和力量。
在你沮丧的时候,孤独的时候,感觉撑不下去的时候,想一想爱豆,你会得到安慰,拥有坚持走下去的动力。
很多人对于爱豆有误会,认为追星就是脑残,花痴,跟别人到处撕,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是一种浅薄无知的行为。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追求爱豆的阶段,这个阶段人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会有理想化、情绪化,这个阶段可以称为生瓜蛋子阶段。人之所以产生崇拜,是因为明星身上的某些特质符合自己的期待,是心中“理想的自我”,当现实中的自己与理想自我差距较大时,就会把希望寄托在明星身上,实现“替代满足”;一旦没有完成他的期待,心理上就难以接受,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举动,这时男生不惜为自己的偶像砍人,女生不惜为自己的偶像自杀。
不可否认,确实会有一些疯狂偏激的粉丝,做出一些极端行为,让人觉得他们丧失了理智,从而对他们的爱豆也降低好感。
但这只是一部分人,不能以偏概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大多数人还是理智的粉丝。
理智追星得到的力量,有时会超出一个人的想象。
爱豆虽然看似遥不可及,你却在他身上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快乐和感动,付出了实实在在的感情,这个过程中你也会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爱豆也是人哪,只不过他们刚好是个明星罢了。心里有个人,不管是远还是近,都是温暖的。
人总得有种信仰,这种信仰可以是你的理想,可以是你的感情,当然也可以是一位偶像。
希望我们都能有一个发自内心认可和喜欢的好榜样,做到理智追星,文明追星,和爱豆一起成为更好的人。
中学身追星多半是因为盲目从众,别人追那位,他就追那位,为了赶时髦,社会上流行什么,他就追什么,哪位明星红,他就追那位。这不利于独立思考和判断,很难形成自己的稳定兴趣爱好。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正在完成学业的学生来说,追星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父母在担任保姆角色,这句话说起来也许很令人吃惊,但是现在往往很多父母就是成为了孩子的保姆。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监督下,并没有完全的学会如何独立,而是学会了更多的依赖,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们已经把父母当作了保姆,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的享受自己的生活,可以毫无顾忌地花钱,可以没有节制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都没有得到有效地制止和纠正,孩子的父母和保姆有什么区别吗。
做父母的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落后,为了孩子好好学习,很多人将精力大多用在了对孩子的管理上。比如生活事无巨细地管孩子,使得五六岁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上小学了不会穿衣服,上中学了还由父母收拾书包,上大学了仍需要大人给洗衣服……这种“保姆式”的管,使孩子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学习上,有的父母甘当孩子的“拐杖”,陪孩子读书,帮孩子做作业,不惜重金为孩子请家教……在父母如此不辞辛苦、忘我地付出之中,孩子自幼便养成了依赖性。这种“拐杖式”的管,往往使孩子前功尽弃,功败垂成。
近年来,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优裕,对独生子女宠爱、偏爱、溺爱的风气也在遂渐扩大。父母把这视为对孩子无私的爱。实际上,看看“溺”字的写法,当“爱”泛滥成灾,如水一般淹没了孩子,那么孩子得到的只是一个“弱”字。
毕竟,我们的父母不能总是陪伴在孩子身边。退一步讲,即便是真心为孩子好,父母也大可不必刻意营造“温室”并提供“星级服务”。可以说,正是父母无限制的庇护,给了孩子长不大的理由,甚至剥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权利,以及独自生活的勇气。
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有照顾和抚育孩子的义务,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提供给孩子,但是千万不可以代替本应由孩子去做的一切。孩子是要走向未来的,而未来的社会是能力型的社会,孩子的生存能力、语言交际能力、自学能力、身心自我调节能力等决定他们未来的发展。
所以,当孩子一点点地长大,我们要适时地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该做、他们能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打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门必修课程。
德国的诗人歌德曾说:“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可以设想,一个处处依赖父母、依赖别人,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他人身上的人,怎么可能会有大的作为呢?如果你真正爱孩子,那就让孩子每天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要做孩子的保姆。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 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 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 她把脸都涨红了。 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 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 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 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 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
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那些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外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颤抖。 母亲也没有说一句,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不要跟不孝敬父母的人打交道,他对他父母都那个样子,对别人能怎样不要忘记无言的爱,被父母的爱沐浴而感到孝心无价。
不知不觉,天渐渐地黑了下来,星星和月亮道了晚安,全天忙碌的七尺巷面馆也乘着夜色睡着,夜空中的微小繁星被划过的流星惊醒 ,在深夜里苏醒,七尺巷地区每天都有难以入眠的人们,为了迎接明天新的挑战,仰望这片共有的星空,明天会比今天更好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